高教領域如何移植并建立有效的 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 , 筆者建議
如下 :
我國高校建立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誤區(qū)分析 · 45·
1.高校的領導和決策層加強對 ISO9000質量管理的學習 , 了解和掌握其內容和實質
應該看到 ,高校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(tǒng) , 各個高校的自身定位 、辦學規(guī)模 、辦學
條件 、專業(yè)特色 、培養(yǎng)模式 、師資力量和校園文化等各不相同 , 建立各自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時 , 必
須結合自身教育質量管理的現(xiàn)狀和特點 , 靈活應變 。
2.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只是形式 , 需要內容給予支持
不解決例如招生規(guī)模擴張引起的教育財政困難 、教育資源匱乏 、教學軟硬件跟不上 、專業(yè)設置
不合理以及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等深層次問題 ,僅靠引進一些形式上的管理技巧和方法 , 必然無濟
于事 。
3.規(guī)范咨詢師隊伍
目前 , 對于咨詢師工作經歷 、咨詢經歷 、專業(yè)素質等方面沒有統(tǒng)一的要求 , 這是導致咨詢師隊伍
素質偏低的主要原因 。咨詢公司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 , 也應根據公司的實力和所屬人員的能力
素質 , 對學校做出合理的承諾 。另外 , 高校內部也應積極培養(yǎng)懂 ISO9000 標準的人員 。只有培養(yǎng)出
具有一定專業(yè)背景和知識的咨詢師 , 結合各高校的實際情況 ,才能真正幫助高校建立有效的質量管
理體系 。
4.高等教育質量標準應是多樣化的 , 而且是需隨著時代變化而修改的
我國要建立適合社會需要和經濟發(fā)展 、符合高等教育自身規(guī)律的高等教育標準并非一蹴而就 ,
而是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總結